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全站搜索
东莞市利安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
新闻详情
 
新闻搜索
 
 
当前位置
孩子的健康不能忽视,请远离雾霾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6-12-21 15:31:56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这两天,因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的启动,北京各个学校都停课了。一名北京的中学老师面对窗外厚重的霾,有感而发,给他的学生们写了一封信,现将原文分享给大家:

同学们:
        终于停课了,上一次因公共事件停课还是12年前的非典。

这是一次不得已的停课。短暂的欢呼后,更多人感到了悲凉。

       有同学说:“可能要很多很多年以后,大众才能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,而非值得雀跃的假期,我真的心疼北京。”
        又有同学说:“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暂时的,我们终究还是要逃避”。
        还有同学说,他根本高兴不起来,他宁可不要这个假期。
        虽然,我们需要休息,但这是一种悲凉的休息。
        ……是啊,这忘却是一场灾难,这是12年前非典之后又一次灾难。但那时候,你们还很小,而今天,在你们的花季,遇到了可能是人生第一次公共事件。
        或许,以后你们还会遇到更多的不如意,甚至灾难。
        我和你们一样,为今天的局面痛心;我和你们一样,追问这何时是个头。

        有关雾霾成因和背后的利益博弈争论得太多了,我实在不想就事论事。而真正想探讨的是我们的认知方式。
         我在想,假如有一天,我们无法再安静的上课;假如有一天,我们的头顶上甚至炮弹横飞。
        到那时,也许今天枯燥的学习,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。
        在这个互联时代,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,更没有谁能够真正脱责——这不是将元凶泛化,所以,我们都应思考,都要问:这是为什么?我们该怎么办?

         我们喜欢蓝天,但是我们要理解经济发展,特别是工业化对我们的意义。
         我们主张权利,但是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群体的利益要保障。
        更重要的,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独立判断,怀疑并审视任何信息与观念。怀疑一切不是否定一切,而是分析这些信息和观点的来龙去脉,分析它们的表象与实质——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。 
        只有头脑不成为他人信息与思想的容器,自己的嘴才能不是别人的传声筒。 
        最后,还要力求心平气和。不自做悲情、更不被人煽动。雾霾的出现警告了我们每一个人:自然环境破坏了,我们无法生活;但如果社会环境毁了,我们将无法生存。
        现在蓝天已经成了让人渴求的东西,但如果当统一、和平、安宁、信任都没有了,我们又该怎么办呢?!
        所以,当我们停课时,欢呼暂时放松固然可以理解,而真正该做的,还是重归书桌、重拾经典,更要重回生活,求知、求仁,反求诸己——总之一句话,“学不可以已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本文快要写完时,看到班一位同学写的《后知后觉谈“克己复礼治霾论”》,心中甚慰。
         她在文章中感叹:“被寄予‘干预社会’厚望的我们,平时答过这么多政治主观题,说一堆宏观层面上头头是道的话,真正问自己有什么极具科学性又切实可行的政策或解决办法,没有。甚至作为一个普通人,除了关好窗户打开净化器,提醒妈妈要戴口罩以外,我没法再做更多……”这段话体现的善良、善思、有担当、有理性,这段话体现的情怀让很多成人都不及。
        当然,我们并不是无所作为,我们现在的苦学、省思就是在为去霾做事。从科学角度说,去霾并不是件非常难的事; 从社会、人文的角度看,去霾或许是一件更艰难的事。但是,再难也需要人们去做。
        ……

 想到这些,我们现在的学习也许会更有意义更有动力。

你们的老师

写在2016年12月雾霾红色预警时


 


孩子的健康不容忽视,更不能等,也等不起。

      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遭雾霾的伤害,是每一位家长和教育者的责任,也是每一个人值得深思的问题。当下一个红色预警来临时,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他们呢?是继续停课?还是给他们发一个口罩?最主要是教室里安装空气净化消毒机。杀菌消毒、除尘、除异味、除雾霾,去除PM2.5,让孩子们呼吸健康无污染无雾霾的天气。


       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3东莞市利安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